发表日子 2011-01-01 23:09:00
最后修正 2017-02-02 13:17:33
作者 王博士
汉语拼音是用来注读中国字的拉丁字母体系,并不是一种可以使用的书写文字。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,分声母和韵母。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表示读音的符号系统,不是独立的字母。
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“两字相切”的读音方法,如“钢”(干唐切)。即用 第一个字的声母g与第二个字的韵母āng结合而产生第三字刚的发音 gāng。 这个注音方法很繁琐,不易读准。
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,1955年─1957年文字改革时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(现国 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)研究制定出了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,推出了汉语拼音 (Pinyin Chinois,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,Chinese Pinyin),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官方版本。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,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。
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。1982年,成为国际标准 ISO-7098 (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)。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。 2008年9月,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“通用拼音”改为采用“汉语拼音”, 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,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,自2009年开始执行。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。
有趣的是,并不是中国人,而是一个法国人发明了汉语拼音。明末公元1610年,法国传教士 金尼阁 (Nicolas Trigault, Douai, France, 1577年3月3日~1628年11月14日) 来到了中国。作为个中国通,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《西中儒耳目资》 的书,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。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、 王征等人,并在他们的帮助下,在利玛窦(1552年10月6日—1610年5月11日) 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《西字奇迹》基础上,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。
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,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, 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,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。 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,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 (全音素文字)。
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。海外华人地区, 特 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,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,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 教学。
字母 | 汉语注音 | 字母 | 汉语注音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A ɑ | ㄚ | N n | ㄋㄝ | |
B b | ㄅㄝ | O o | ㄛ | |
C c | ㄘㄝ | P p | ㄆㄝ | |
D d | ㄉㄝ | Q q | ㄑㄧㄡ | |
E e | ㄜ | R r | ㄚㄦ | |
F f | ㄝㄈ | S s | ㄝㄙ | |
G ɡ | ㄍㄝ | T t | ㄊㄝ | |
H h | ㄏㄚ | U u | ㄨ | |
I i | ㄧ | V v | □ㄝ | |
J j | ㄐㄧㄝ | W w | ㄨㄚ | |
K k | ㄎㄝ | X x | ㄒㄧ | |
L l | ㄝㄌ | Y y | ㄧㄚ | |
M m | ㄝㄇ | Z z | ㄗㄝ |
我们发现字母v没有在普通话拼音里使用,只是用来拼写外来语、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。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: 英语,法语,西班牙语,意大利语,葡萄牙语,德语...
字母 | 汉语注音 | 国际注音 |
---|---|---|
b | ㄅ玻 | [p] |
p | ㄆ坡 | [pʰ] |
m | ㄇ摸 | [m] |
f | ㄈ佛 | [f] |
d | ㄉ得 | [t] |
t | ㄊ特 | [tʰ] |
n | ㄋ讷 | [n] |
l | ㄌ勒 | [l] |
ɡ | ㄍ哥 | [k] |
k | ㄎ科 | [kʰ] |
h | ㄏ喝 | [x] |
j | ㄐ基 | [ʨ] |
q | ㄑ欺 | [ʨʰ] |
x | ㄒ希 | [ɕ] |
zh | ㄓ知 | [ʈ͡ʂ] |
ch | ㄔ蚩 | [ʈ͡ʂʰ] |
sh | ㄕ诗 | [ʂ] |
r | ㄖ日 | [ʐ/ɻ] |
z | ㄗ资 | [ʦ] |
c | ㄘ雌 | [ʦʰ] |
s | ㄙ思 | [s] |
i ㄧ 衣 |
u ㄨ 乌 |
ü ㄩ 迂 |
|
---|---|---|---|
ɑ ㄚ 啊 |
iɑ ㄧㄚ 呀 |
uɑ ㄨㄚ 蛙 |
|
o ㄛ 喔 |
uo ㄨㄛ 窝 |
||
e ㄜ 鹅 |
ie ㄧㄝ 耶 |
üe ㄩㄝ约 |
|
ɑi ㄞ 哀 |
uɑi ㄨㄞ 歪 |
||
ei ㄟ 诶 |
uei ㄨㄟ 威 |
||
ɑo ㄠ 熬 |
iɑo ㄧㄠ 腰 |
||
ou ㄡ 欧 |
iou ㄧㄡ 忧 |
||
ɑn ㄢ 安 |
iɑn ㄧㄢ 烟 |
uɑn ㄨㄢ 弯 |
üɑn ㄩㄢ 冤 |
en ㄣ 恩 |
in ㄧㄣ 因 |
uen ㄨㄣ 温 |
ün ㄩㄣ 晕 |
ɑnɡ ㄤ 昂 |
iɑnɡ ㄧㄤ 央 |
uɑnɡ ㄨㄤ 汪 |
|
enɡ ㄥ 亨的韵母 |
inɡ ㄧㄥ 英 |
uenɡ ㄨㄥ 翁 |
|
onɡ ㄨㄙ轰的韵母 |
ionɡ ㄩㄥ 雍 |
第一声,阴平 | 第二声,阳平 | 第三声,上声 | 第四声,去声 | 轻声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声调 | ˉ | ˊ | ˇ | ˋ | |
放大 | - | / | ∨ | ﹨ | |
A | ā | á | ǎ | à | a |
E | ē | é | ě | è | e |
O | ō | ó | ǒ | ò | o |
I | ī | í | ǐ | ì | i |
U | ū | ú | ǔ | ù | u |
Ü | ǖ | ǘ | ǚ | ǜ | ü |
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,叫做轻声,有时也叫“第五声”,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。 有些学者认为“第五声”的说法并不确切。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,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“四声”之一, 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。在音高上,轻音只有音区特征,声调还有曲拱特征。
每个汉字由韵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。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,为了方便也可省略。
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:
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。轻声不标。例如:
第一声,阴平 | 第二声,阳平 | 第三声,上声 | 第四声,去声 | 轻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妈 mā | 麻 má | 马 mǎ | 骂 mà | 吗 mɑ |
Les règles suivantes sont observées:
由 ɑ,o,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,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,用隔音符号(')隔开,例如pi'ɑo(皮袄)。
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,请来电与我们联系。
文章链接产品 | 文章产品链接 | 我肯切地等待您的反馈...
您的朋友 王博士